世界衛生組織(WHO)和其他聯合國機構於今日發布關於《孕產婦死亡率趨勢》的最新報告,指出2000年至2020年全球孕產婦死亡率下降1/3左右,但2020年平均每2分鐘仍有1人在懷孕或分娩期間喪命,僅比聯合國在2016年制定「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生效時的30.9萬人略少,若不加速改善,2023年恐有超過百萬婦女面臨生命危險。
報告指出,孕產婦死亡主要仍集中在世界上最貧窮的地區、以及受到衝突影響的國家;白俄羅斯死亡率降幅最大,多達95.5%,委內瑞拉則是增長幅度最大。2000年至2015年間,增幅最大的是美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孕產婦死亡被定義為婦女在懷孕時或懷孕結束後6週內,因為懷孕或分娩併發症導致的死亡。
不安全人工流產所致併發症、嚴重出血、愛滋病、瘧疾、婦科相關感染等可能因妊娠而加重的基礎疾病,為孕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但這些問題大多可透過獲得高品質與受尊重的健康照護來預防及治療。
世衛組織祕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針對報告內容表示:「懷孕應該是所有女性無限希望且積極的一段經歷,但不幸的是,對全世界數百萬人來說,這仍是令人震驚的危險經歷;這些新的統計數據表明,迫切需要確保每位婦女和女孩,都能獲得至關重要的醫療服務,而且她們能充分行使生育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