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肆虐世界兩年多來,因為疫苗的施打普及,使得世界疫情慢慢地趨緩下來,雖然確診人數居高不下,但是疫苗發揮了降低中重症病患的效果,也讓各國政府開始重新開啟國門歡迎各國人士的進出。台灣卻在今年才開始疫情的急速升溫,或許是我國關閉國門時間長達兩年,使得國內的環境像「無菌室」一般。
衛生福利部部陳時中今(9)日直指出,預估5月20日到6月10日將會是這一波疫情的高峰,邊境要不要放寬,得看醫療量能,但以現在的疫情來看,開放的機會不大,進來確診如果還是很多,醫療量能就要增加,所以這種情況下,不適合,7月中疫情才差不多往下走,陳時中也說,屆時醫療量能就會比較充足,開放的機會比較高,就連解除口罩禁令也有可能,但還是比較希望有些不要放那麼快。
國內每天新增數萬名確診病例,令人怵目驚心。有外媒警告,台灣改變防疫戰略,可能會導致大量死亡病例。對此,行政院長蘇貞昌今(9)日出席「兩公約第三次國家報告國際審查會議」前重申,基於過去抗疫成功經驗和多國都與病毒共存,將朝「有計劃、有節奏,一步一步恢復正常生活」的方向走。
台灣兩年多來成功的抗疫經驗,加上全世界有很多國家都已經和病毒共存,我們是有計畫、有節奏,一步一步來恢復正常生活。對於相關各方面的情形還是要看疫情的發展而定,不過會盡量讓人民恢復正常生活。
蘇貞昌強調超過99.6%都屬於輕症或無症狀感染,也應該把拿來照顧中重症患者;對於開放便利超商販售快篩試劑,他說政府原本提供熱區地方政府免費快篩,因為民眾有需求,特別協調業者在7000多家北北基桃具有「藥材供應許可」的便利超商販售快篩試劑,每劑價格也不得高於180元。
與病毒共存是現今的世界趨勢,保護自己避免病毒的侵襲,勤洗手做好個人衛生刻不容緩,並與人接觸保持適當距離,出門戴口罩除防止病毒外也可以有效避免PM2.5的污染。多運動、正常作息、飲食正常都是不可少,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有症狀趕緊快篩即就醫。